当一个家庭迎来新生命已是满心欢喜,而三胞胎的降临,更是三倍的幸福与期待。近日,在裕安区妇幼保健院医护团队的专业守护与多学科协作下,一位三胞胎孕妈顺利分娩,三名宝宝平安降生,为这个秋日增添了增添了浓浓的温情与感动。

生命之托,重于千钧。自周女士首次至我院产科门诊建立孕期保健档案伊始,医护团队便给予了高度重视。三胞胎妊娠属于高危妊娠,其孕期管理复杂度与风险远高于单胎。为此,张恩华主任亲自详细问诊,系统评估孕妈基础健康状况,并结合早期超声结果,迅速为其建立了专属的高危妊娠管理档案,实施个体化监测方案。

此后的每一次产检,都如同一场精心编排的协奏。医护人员不仅密切追踪孕妈的血压、血糖、体重等关键指标,更通过定期的超声检查,精准评估三个胎儿的生长发育速度、羊水量及胎盘功能,敏锐排查胎儿生长受限、结构异常等潜在风险。同时,产科团队还为孕妈提供饮食营养搭配、作息安排、孕期运动等孕期指导,耐心解答她的每一个疑问,用细致的关怀缓解孕妈孕期的焦虑,为整个孕期筑牢第一道“安全防线”。
随着孕周推进至34周,三胞胎妊娠常见的早产、胎膜早破、妊娠期高血压等并发症等风险系数显著增高。为最大限度保障母婴安全,产科团队果断建议孕妈提前入院,进入严密监护阶段。住院期间,一套个性化、系统化的监护方案立即启动:每日定时监测胎心、胎动,评估胎儿宫内安危;严密关注孕妈有无贫血、血糖波动等状况;护理团队则化身贴心导师,指导呼吸训练、辅助调整体位,全方位缓解孕期不适,为即将到来的分娩积蓄力量。医护人员24小时随时待命,用专业与坚守为母婴安全保驾护航。

由于三胞胎妊娠分娩过程中可能面临难产、产后出血、新生儿窒息等多种风险,为确保分娩过程安全顺利,我院启动了多学科协作(MDT)机制。医务科组织产科、麻醉科、新生儿科、输血科、手术室、内/外科、药剂科、超声科等专家团队参会,会议由分管院长主持。会上,产科主任张恩华详细汇报病史及检查结果,分析了分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点。
●麻醉科:针对产妇可能出现的大出血风险,设计“腰硬联合麻醉”预案,备好自体血回输设备及紧急输血通路;
●新生儿科:提前组建3个新生儿复苏团队,配备暖箱、呼吸机等急救设备,模拟早产儿呼吸窘迫、低血糖等突发状况的应急流程;
●超声医学科:术中实时监测胎儿心率及子宫收缩,为手术精准导航;
●输血科:备足同型红细胞、血浆及凝血因子,建立“血液应急绿色通道”。
经过精准的MDT会诊,团队最终确定“子宫下段剖宫产术”方案,将手术时间锁定在孕34周+5天——此时胎儿肺部已基本成熟,母亲身体状况也处于相对稳定期。
2025年9月25日,一场守护生命的“无声战役”在手术室打响。20余名医护人员严阵以待,各环节如精密齿轮般高效运转:
●麻醉科:3分钟内完成麻醉穿刺,实时监测产妇血压、心率及血氧饱和度,通过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稳定;
●产科团队:主刀医生产科张恩华主任、丁玉红主任医师、张克玉主治医师等凭借丰富经验,在超声引导下避开胎盘附着处,以最小切口快速娩出三胞胎——大宝(女婴,1.52kg)、二宝(女婴,1.45kg)、三宝(女婴,1.95kg)相继在6分钟内顺利降生,Apgar评分均为8-9分;
●新生儿科:3个复苏团队同步行动,1分钟内为每个新生儿清理呼吸道、断脐、保暖。
●产科与护理团队:胎儿娩出后,医生迅速按摩子宫促进收缩,护理人员同步输注缩宫素及止血药物,精准控制出血量;超声实时监测显示子宫收缩良好,术中出血量仅300ml,远低于预期。

从划开皮肤到三胞胎平安娩出,全程仅用20分钟;从新生儿出生到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(NICU),各环节无缝衔接,未出现一例并发症。

产科护理:产科护理团队实施优质护理”,每日监测子宫复旧、恶露情况,通过中医穴位按摩促进排气,定制产后营养食谱,助力孕妈补充营养,促进乳汁分泌,心理方面定期介入,与新生儿科紧密联系,传递新生儿动态情况,缓解产妇因三胞胎转入新生儿科产生的分离焦虑情绪。
新生儿科护理:而在新生儿科 NICU,医护人员 24 小时不间断地守护着三名宝宝:每天密切监测宝宝的体温、体重、呼吸、心率等生命体征,为宝宝提供精准的营养支持,根据宝宝的体重和身体状况调整喂养方案;同时,护理人员还会为宝宝进行皮肤护理、脐部护理,营造温暖、舒适的环境,帮助宝宝适应外界环境。
此次三胞胎成功分娩,是裕安区妇幼保健院多学科协作能力的一次集中体现。从术前精准评估到术中高效协作,再到术后人文关怀,每个环节都体现了“生命至上、团队协作”的医学精神。正如产科主任张恩华所言:“多胎妊娠的分娩及救治从来不是某一个科室的‘单打独斗’,而是全院医疗资源的高效整合。MDT模式让我们打破学科壁垒,用‘集体智慧’为母婴安全兜底。”
未来,裕安区妇幼保健院将持续优化高危妊娠MDT机制,推广“产前-产时-产后”全周期管理模式,为更多特殊家庭守护“生命最初的希望”。